加强青少年的廉洁教育迫在眉睫

导语 中共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决策的落实,一批批腐败分子的落马,表明我国当今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巨大成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腐败已经成为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健康发展的毒瘤。

  中共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决策的落实,一批批腐败分子的落马,表明我国当今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巨大成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腐败已经成为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健康发展的毒瘤。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作用也同样冲击着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对他们即将树立的廉洁思想构成潜在的威胁。为何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腐败分子除而又生呢?笔者以为除加强党政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大惩处腐败分子的力度外,在青少年的“启蒙教育”阶段开展长期、持续的反腐倡廉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金钱至上”的影响已使青少年的头脑中粘上了浓浓的铜臭味。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金钱和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金钱万能的理念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无疑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有钱能使鬼推磨”,给他们的价值观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从部分中小学生在吃穿用方面攀比斗富的心理中可见一斑,而在中小学生中逾演逾烈的诈钱行为正是这种金钱观念导致的结果。这种“金钱至上”的影响,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发生经济犯罪的诱因。

  第二,“权钱交易”直接误导了青少年对道德标准的判断。行业不正之风,个别教师的失德行为,使青少年对是非的评判产生失误,把一些腐败行为看作是正常现象。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领导,一个条子孩子就能受到特殊照顾,使学生感到“权”的重要;有的学生家长为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关注,而不惜重金宴请校领导和科任老师;还有的小学生家长为孩子能当上小队长,而给班主任送礼;教师在逢年过节收受学生或家长馈赠的礼品。这些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小学生关于“权钱交易”的错误认识。

  第三,“娇纵惯养”使青少年从小就“霸气十足”。“娇纵惯养”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管教孩子的一个普遍现象,“不能苦了孩子”是家长的共同心理。我曾接触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在校外被同学打了,回家告诉父亲,父亲训斥孩子说他打你你没有手呀,你不会找几个人去修理他!怕啥?打废了,老子有的是钱。还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受到老师批评后,找到学校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谩骂老师,而不去指出孩子的错误。这种管教方法只能助长孩子的“霸气”,将来走上社会也必是“唯我独尊”。

  第四,“个人本位”思想庸俗了青少年固有的纯洁的人际关系。成年人价值观中的利己主义因素外化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只看重这种交往对自己现在和今后是否有帮助。这种人一切以我为中心,为“我”可以不择手段,利己主义膨胀,必会成为产生腐败行为的思想基础。

  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都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远未定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高涨,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上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廉洁教育是在源头上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十分必要的。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抓紧抓好。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